2)第230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--------------------_从1935到202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多少,甚至在坦克和装甲车数量上,还占了不少的上风和便宜。

  但是士兵和军官的素质上就差了一大截。

  西线那边,为了能速歼坂垣师团,走的是不惜成本饱和攻击,以多打少,铁锤砸鸡蛋的路子。红军正式发动短兵相接的攻击前,防守阵地的鬼子就先被又炸又烧打得差不多了,而后坦克冲锋履带碾人,不断地切割分散包围日军再歼灭。如此优势之下,尚且打得很是艰苦,至于消耗的军火数量,套用敌前总指挥刘明昭的话:一天之内打掉的炮弹,就超过了淮南战役三天的消耗。

  要想少死人,就得用钱去烧。

  想省钱,就得用人命去填。

  而东线这边,因为大量的火炮都被调到西线,没有炮火装备优势的红军这方,就只能用人数人命对抗日军的单兵素质优势,打得异常地艰苦。

  李大年是个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兵,作战经验丰富,懂得打几枪换个地方,感觉自己被日军盯上就马上转移阵地。但身边的战士大半都是新兵,有过的战斗经验也只是和常凯申的废物部队刷到的。虽然基本都渡过了新兵上战场的心理关口,但是单兵作战技能,却远差了对面日军一大截。

  长征结束时,李大年只是一个普通士兵,但现在他已经是排长了。结束长征之后,红军扩军超过十倍――象他这般走过长征路的战斗老兵,经过简单的军官速成培训后,大都是直升班长带新兵。

  用数量对抗质量的代价,就是前期要用生命去填,用人命耗掉对手的精兵后,把自己这边残存的旧兵磨成老兵,一方面等着对手在经历残酷的消耗战后精锐老兵用尽,然后一起“比烂”――例如最残酷苏德战场。

  中国这边也不例外。

  来援日军和打阻击的红军,是在四月三十日中午开战的。

  李大年坚守的阵地是处第二道防线――第一道防线在下午三点被日军突破,退下来的部队全都伤亡惨重,第一线打阻击的四个团,四千多号人,三个小时就被打没了一半。

  要死守到底是可以的,但是却被上级禁止――原因是把这些经历过恶战的“老兵”一战就耗光就失去了吸取的经验传播出去的可能,按上面的思路,是要把经历过恶战活下来的老兵一撤下来,然后再把经验传给未来的补充部队。

  爱兵如子,用兵如泥。练级的初期,就是如此地痛苦而残酷。

  第二道防线离被包围的坂垣师团还有十几公里,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更多的防线,李大年的任务就是:坚守三小时,等下一道防线建好后就可以撤退了。

  日军南下塘沽的这三个师团,第一、五、六师团全是精锐甲种师团,因为战时原因大量扩军,部队老兵调走组成新的师团而后用新兵填充空额,素质稍有下降,却比原时空的日军的平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dtz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